北市行人護欄被嫌醜不啦嘰 工務局承諾1個月內提初步規劃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2025/04/28

▲王欣儀(右)呼籲,行人護欄納入市民參與、融合地方特色設計。(圖:議員辦公室提供)
台北市近年推動「安心行計畫」,在交通熱點設置行人護欄,藉此提升行人安全。不過,議員王欣儀表示,雖然大多數市民支持設護欄,但不少人反映護欄樣式冰冷、圖案繁複及壓迫感沉重,就好像是「被關在柵欄」裡,同時對市容造成破壞,民眾觀感真的很差!她呼籲市府應重視民眾感受,改善設計!北市工務局長黃一平指出,1個月內提出初步規劃構想。

王欣儀指出,根據新工處回覆,目前市府設置行人護欄,主要是根據《市區道路及附屬工程設計規範》及《公路橋梁設計規範》進行,通常由交通局或里長會勘提出需求,再交由新工處辦理施作。此外,護欄設計型式僅有4種,都是由設計顧問公司製作樣式。

王欣儀進一步指出,台北市街頭仍有近半數護欄使用傳統白鐵材質,民眾普遍反映「實在太醜了」。她強調,市府應優先考量通透性高、線條簡潔、能與市容整合且兼具美感設計,以便降低「被柵欄包圍」的視覺壓力!

比如日本多個城市便以簡潔、富含在地文化的護欄設計聞名。從江戶川區象徵「河」的波紋圖樣,到足立區使用區花「鬱金香」、北區以「北」字為主題設計,甚至京都花見小路更以花草圖樣、流線造型,展現獨特的「幽玄之美」,融合當地風貌與文化識別!

當基礎建設融入設計思維,就不再是單純功能性設施,而能轉化為展現城市風貌與文化識別的公共資產。她呼籲市府跳脫傳統思維,朝向開放設計、鼓勵市民參與方向邁進,讓行人護欄不只是冷冰冰的隔離設施,而能轉化為街景亮點,成為專屬城市識別與美學品牌!

北市工務局長黃一平指出,市府將朝建議方向研議,預計1個月內提出初步規劃構想。由於涉及參與式討論與社會共識建立,後續將用約半年時間廣泛蒐集意見,作為推動改善的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