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行人护栏被嫌丑不啦叽 工务局承诺1个月内提初步规划

▲王欣仪(右)呼吁,行人护栏纳入市民参与、融合地方特色设计。(图∶议员办公室提供)
台北市近年推动「安心行计画」,在交通热点设置行人护栏,藉此提升行人安全。不过,议员王欣仪表示,虽然大多数市民支持设护栏,但不少人反映护栏样式冰冷、图案繁复及压迫感沉重,就好像是「被关在栅栏」里,同时对市容造成破坏,民众观感真的很差!她呼吁市府应重视民众感受,改善设计!北市工务局长黄一平指出,1个月内提出初步规划构想。
王欣仪指出,根据新工处回覆,目前市府设置行人护栏,主要是根据《市区道路及附属工程设计规范》及《公路桥梁设计规范》进行,通常由交通局或里长会勘提出需求,再交由新工处办理施作。此外,护栏设计型式仅有4种,都是由设计顾问公司制作样式。
王欣仪进一步指出,台北市街头仍有近半数护栏使用传统白铁材质,民众普遍反映「实在太丑了」。她强调,市府应优先考量通透性高、线条简洁、能与市容整合且兼具美感设计,以便降低「被栅栏包围」的视觉压力!
比如日本多个城市便以简洁、富含在地文化的护栏设计闻名。从江户川区象徵「河」的波纹图样,到足立区使用区花「郁金香」、北区以「北」字为主题设计,甚至京都花见小路更以花草图样、流线造型,展现独特的「幽玄之美」,融合当地风貌与文化识别!
当基础建设融入设计思维,就不再是单纯功能性设施,而能转化为展现城市风貌与文化识别的公共资产。她呼吁市府跳脱传统思维,朝向开放设计、鼓励市民参与方向迈进,让行人护栏不只是冷冰冰的隔离设施,而能转化为街景亮点,成为专属城市识别与美学品牌!
北市工务局长黄一平指出,市府将朝建议方向研议,预计1个月内提出初步规划构想。由於涉及参与式讨论与社会共识建立,後续将用约半年时间广泛搜集意见,作为推动改善的参考依据!
王欣仪指出,根据新工处回覆,目前市府设置行人护栏,主要是根据《市区道路及附属工程设计规范》及《公路桥梁设计规范》进行,通常由交通局或里长会勘提出需求,再交由新工处办理施作。此外,护栏设计型式仅有4种,都是由设计顾问公司制作样式。
王欣仪进一步指出,台北市街头仍有近半数护栏使用传统白铁材质,民众普遍反映「实在太丑了」。她强调,市府应优先考量通透性高、线条简洁、能与市容整合且兼具美感设计,以便降低「被栅栏包围」的视觉压力!
比如日本多个城市便以简洁、富含在地文化的护栏设计闻名。从江户川区象徵「河」的波纹图样,到足立区使用区花「郁金香」、北区以「北」字为主题设计,甚至京都花见小路更以花草图样、流线造型,展现独特的「幽玄之美」,融合当地风貌与文化识别!
当基础建设融入设计思维,就不再是单纯功能性设施,而能转化为展现城市风貌与文化识别的公共资产。她呼吁市府跳脱传统思维,朝向开放设计、鼓励市民参与方向迈进,让行人护栏不只是冷冰冰的隔离设施,而能转化为街景亮点,成为专属城市识别与美学品牌!
北市工务局长黄一平指出,市府将朝建议方向研议,预计1个月内提出初步规划构想。由於涉及参与式讨论与社会共识建立,後续将用约半年时间广泛搜集意见,作为推动改善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