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文化為橋親情為根—中華文聯協會會長陳春亭的家國情懷

▲左上:與郝伯村上將合影,郝伯村親筆簽名照。
右上:與警備總司令部副總司令錢懷瑜中將(左)合影。
左下:陳春亭(左)與1979年(第16屆)、1999年(第36屆)金馬影帝柯俊雄(右)合影。
右下:中華文聯協會活動。(圖:陳春亭授權提供)
在清明時節緬懷故人的氛圍中,中華文聯協會會長陳春亭向記者展示,一幅幅泛黃的老照片、一卷卷墨香猶存的書畫作品,無聲地訴說著跨越兩岸的家族故事與歷史傳承。從眷村子弟到文化推手,從侍從軍官到協會領袖,陳春亭的人生軌跡交織著家國大義與兒女情長。在接受專訪時,他娓娓道來自己如何以文化為紐帶、以親情為根基,扛起推動兩岸交流的使命。
一、眷村記憶與兩蔣精神的傳承
「楊梅埔心眷村是經國先生與蔣宋美齡夫人親自關懷的成果。」陳春亭輕撫一張黑白照片,回憶道。他提到,蔣夫人不僅是眷村建設的見證者,更是中華文聯協會的發起人之一,———早在1946年,她即在南京推動協會成立,並力邀書法大師于右任擔任首任會長。「愛國愛民的精神,是那個時代留下的最珍貴遺產。」陳春亭感慨,這份精神如今化作他肩上重任:疫情前代理會長,如今正式接棒後,他將整合文聯協會與海農會資源,推動兩岸文化共融與農產品互惠合作。
二、軍旅生涯與人生導師
提及軍旅生涯,陳春亭眼中泛起敬意。他曾在警備總司令部副總司令錢懷瑜中將身邊擔任侍從官多年,「錢將軍教我的不僅是帶兵之道,更是處世哲學。」而昔日與郝伯村、王昇等上將的共事經歷,讓他深刻體會「軍人的忠誠與擔當」。退役後,他將這份紀律帶入文化事業,更因老莊學會胡志直的甲骨文造詣、畫荷大師張杰與副會長包容(牡丹仙子)的藝術熏陶,領悟到「文化傳承需要剛柔並濟的智慧」。
三、家族史詩:從山東遊擊到兩岸團圓
陳春亭家族的歷史,可視為近代歷史的一個縮影。其父陳光先在山東隨抗日英雄孫震之父王昇將軍參軍,九死一生中與母親秦淑蘭結下患難深情。母親曾冒著生命危險保護被追捕的父親,之後帶著尚在襁褓中的孩子,與父親在基隆碼頭團聚。陳父放棄軍校前程、選擇守護家庭的抉擇,成為陳春亭心中「責任重於泰山」的啟蒙,父母間的關係非常和諧。而長姐陳泯蓁(陳月霞)的故事更令人動容:她自幼如「小母親」般照顧弟妹,婚姻不幸卻為子女隱忍七年,最終在東莞臺商圈闖出一片天,成為兩岸民間交流的橋梁。「姐姐教會我,苦難不是終點,而是蛻變的開始。」今年9月,姐姐的突然離世,讓陳春亭心中充滿了無盡的懷念。
四、貴人牽線與兩岸使命
「沒有秋茂園黃秋茂先生,就沒有今天的我。」陳春亭笑談當年「考驗」:黃老以聲色財帛試探其心志,見他始終不為所動,最終將侄孫女託付為妻。這段姻緣背後,是黃氏家族對他人品的認可,也讓他更堅信「德行是立足之本」。如今,他計畫以文聯協會為平台,串聯金馬影帝柯俊雄、邵氏影人蔡楊如松、電影常青樹常楓等藝文界力量,同時結合海農會創會長黃芸的農業資源,打造「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的合作新模式。
結語:願逝者安息,生者同行
訪談尾聲,陳春亭輕聲念及已故父母、姐姐與軍中故舊。「願他們在天之靈,保佑兩岸同胞攜手前行。」他起身展開一幅墨寶,上書于右任名句「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這或許正是陳春亭的畢生志業:以文化為舟楫,載著兩岸共同的記憶與期盼,駛向血脈相連的遠方。
一、眷村記憶與兩蔣精神的傳承
「楊梅埔心眷村是經國先生與蔣宋美齡夫人親自關懷的成果。」陳春亭輕撫一張黑白照片,回憶道。他提到,蔣夫人不僅是眷村建設的見證者,更是中華文聯協會的發起人之一,———早在1946年,她即在南京推動協會成立,並力邀書法大師于右任擔任首任會長。「愛國愛民的精神,是那個時代留下的最珍貴遺產。」陳春亭感慨,這份精神如今化作他肩上重任:疫情前代理會長,如今正式接棒後,他將整合文聯協會與海農會資源,推動兩岸文化共融與農產品互惠合作。
二、軍旅生涯與人生導師
提及軍旅生涯,陳春亭眼中泛起敬意。他曾在警備總司令部副總司令錢懷瑜中將身邊擔任侍從官多年,「錢將軍教我的不僅是帶兵之道,更是處世哲學。」而昔日與郝伯村、王昇等上將的共事經歷,讓他深刻體會「軍人的忠誠與擔當」。退役後,他將這份紀律帶入文化事業,更因老莊學會胡志直的甲骨文造詣、畫荷大師張杰與副會長包容(牡丹仙子)的藝術熏陶,領悟到「文化傳承需要剛柔並濟的智慧」。
三、家族史詩:從山東遊擊到兩岸團圓
陳春亭家族的歷史,可視為近代歷史的一個縮影。其父陳光先在山東隨抗日英雄孫震之父王昇將軍參軍,九死一生中與母親秦淑蘭結下患難深情。母親曾冒著生命危險保護被追捕的父親,之後帶著尚在襁褓中的孩子,與父親在基隆碼頭團聚。陳父放棄軍校前程、選擇守護家庭的抉擇,成為陳春亭心中「責任重於泰山」的啟蒙,父母間的關係非常和諧。而長姐陳泯蓁(陳月霞)的故事更令人動容:她自幼如「小母親」般照顧弟妹,婚姻不幸卻為子女隱忍七年,最終在東莞臺商圈闖出一片天,成為兩岸民間交流的橋梁。「姐姐教會我,苦難不是終點,而是蛻變的開始。」今年9月,姐姐的突然離世,讓陳春亭心中充滿了無盡的懷念。
四、貴人牽線與兩岸使命
「沒有秋茂園黃秋茂先生,就沒有今天的我。」陳春亭笑談當年「考驗」:黃老以聲色財帛試探其心志,見他始終不為所動,最終將侄孫女託付為妻。這段姻緣背後,是黃氏家族對他人品的認可,也讓他更堅信「德行是立足之本」。如今,他計畫以文聯協會為平台,串聯金馬影帝柯俊雄、邵氏影人蔡楊如松、電影常青樹常楓等藝文界力量,同時結合海農會創會長黃芸的農業資源,打造「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的合作新模式。
結語:願逝者安息,生者同行
訪談尾聲,陳春亭輕聲念及已故父母、姐姐與軍中故舊。「願他們在天之靈,保佑兩岸同胞攜手前行。」他起身展開一幅墨寶,上書于右任名句「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這或許正是陳春亭的畢生志業:以文化為舟楫,載著兩岸共同的記憶與期盼,駛向血脈相連的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