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市水利局多管齊下強化出流管制 降低致災風險
【記者李嘉祥/台南報導】 2025/04/18

▲南市水利局多管齊下強化出流管制,嚴查施工、推動複合滯洪及增強透水,將致災風險降至最低。(記者李嘉祥攝)
全球氣候變遷加劇,短延時強降雨事件頻發,對區域排水系統構成日益嚴峻的考驗;為預防大型土地開發改變地表逕流特性而加劇周邊淹水風險,臺南市政府水利局持續強化「出流管制計畫」審核與監督機制,於今年汛期來臨前,針對轄內59處已核准的開發案執行施工中及完工後查核作業,確保開發單位按核定計畫施工,並檢視已完成案件的排水系統、滯洪池及抽水設備等關鍵設施是否維持正常運作。

市長黃偉哲表示,市府以出流管制公私協力模式將致災風險降至最低,也會持續以最嚴謹的標準把關各階段審查與查核,全力建構韌性城市永續臺南。

水利局長邱忠川指出,為應對氣候變遷挑戰,經濟部水利署制定嚴格出流管制規範,要求開發基地需透過設置滯洪池、蓄水設施,或採行低衝擊開發(LID)策略增加基地保水能力,將因開發而增加的逕流量有效滯留在基地內,不得外排影響他處,且基地內排水系統需妥善規劃,避免妨礙周邊原有的排水功能;特別是位於淹水潛勢較高地區的開發案,更需導入「淹水補償」概念,將潛在淹水體積納入滯洪需求計算,以確保開發行為不增加鄰近區域的防洪壓力。

邱忠川局長說,近年來南市吸引大量民間投資投入大型市地重劃及工業區開發案,這些開發行為會導致地表不透水面積擴大、雨水入滲減少,一旦遭遇劇烈降雨,地表逕流會更快速匯入現有排水路,不僅增加區域排水系統負荷,也提升淹水可能性;依據水利法相關規定,凡開發面積超過2公頃者,皆須提交出流管制計畫書,經審查通過後方能動工,截至今年3月底,水利局已核准包括「北安商業區市地重劃」、「三井台南高鐵MOP」、「曾文淨水場擴建」及等指標性案件在內共190件申請案件,累積總核定滯洪量超過1716萬公噸。

邱忠川局長強調,南市出流管制計畫審查作業,以及施工中、完工後的督導查核,均委託專業技師公會依規定辦理,查核項目涵蓋滯洪池清淤狀況、有效滯洪空間維持、進出流口暢通及抽水機組功能測試等,亦輔導開發單位於重劃工程或區段徵收出流管制案件設計時採離槽式乾式滯洪池,在符合需求滯洪量條件下營造複合式空間,促進開發土地合理使用;此外,在施工階段也會特別進行臨時防災措施檢查,確認臨時設施是否完備,包含滯洪池是否已開挖、臨時排水路是否暢通、聯外排水路施作情形等,並要求廠商優先設置施工圍籬、防溢墩,避免發生整地後造成鄰地積淹水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