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發署助食品廠轉型智慧製造 高效生產、減碳省工增產值
食品產業迎來智慧製造新時代!經濟部產業發展署輔導知名食品大廠聯夏公司改善製程及管理後,整廠的資訊聯網覆蓋率從0%大增至80%,產線前後段銜接更順暢,充填與殺菌設備待機時間從二小時縮短至一小時,整體設備稼動率由65%提升至81%,生產效率提升8%,不僅額外創造八千萬元產值,還同步降低五八○萬元生產成本,成功實現高效生產及節能減碳雙重目標!
聯夏公司為臺灣最大的調理食品工廠,生產品項從甜點到熟食,跨足常溫、冷藏、冷凍市場,不僅供應全台,還外銷至歐美、澳洲、韓國、日本等國。聯夏公司隨著業務版圖擴大,面臨生產效率挑戰,在混線生產模式下,工站切換頻繁,人力報工資訊延遲,訂單增長又遇上勞動力短缺,導致生產效能受限、加班頻繁,影響整體營運效率。
為了解決此問題,聯夏公司參與經濟部產業發展署「食品產業碳排優化計畫」,攜手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將物聯網技術導入產線,開啟智慧製造時代,以感測器取代人工紀錄,讓傳統紙本紀錄全面升級為數位電子表單,將生產數據無縫串流至中控室,讓研發、品保、倉儲、物流等部門即時監控並掌握資訊,排程調度更精準,影響最直接的即是產能提升,也額外創造八千萬元產值。
產發署指出,聯夏公司從傳統食品大廠轉型智慧製造,聯夏公司的成功轉型案例,亦提供其他食品業轉型的關鍵方向。如果你的企業也想導入智慧製造、提升產能、減碳增效,歡迎參與「食品產業碳排優化計畫」!詳情請參見「產業競爭力發展中心」官網( https://assist.nat.gov.tw/)。
聯夏公司為臺灣最大的調理食品工廠,生產品項從甜點到熟食,跨足常溫、冷藏、冷凍市場,不僅供應全台,還外銷至歐美、澳洲、韓國、日本等國。聯夏公司隨著業務版圖擴大,面臨生產效率挑戰,在混線生產模式下,工站切換頻繁,人力報工資訊延遲,訂單增長又遇上勞動力短缺,導致生產效能受限、加班頻繁,影響整體營運效率。
為了解決此問題,聯夏公司參與經濟部產業發展署「食品產業碳排優化計畫」,攜手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將物聯網技術導入產線,開啟智慧製造時代,以感測器取代人工紀錄,讓傳統紙本紀錄全面升級為數位電子表單,將生產數據無縫串流至中控室,讓研發、品保、倉儲、物流等部門即時監控並掌握資訊,排程調度更精準,影響最直接的即是產能提升,也額外創造八千萬元產值。
產發署指出,聯夏公司從傳統食品大廠轉型智慧製造,聯夏公司的成功轉型案例,亦提供其他食品業轉型的關鍵方向。如果你的企業也想導入智慧製造、提升產能、減碳增效,歡迎參與「食品產業碳排優化計畫」!詳情請參見「產業競爭力發展中心」官網( https://assist.nat.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