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縣首場智慧農業大學人才培育講座登場 傑出農民分享永續農業實務經驗
【記者劉春生、劉曜銘/雲林報導】 2025/04/18

▲首場智慧農業大學永續農業發展人才培育講座今登場,張縣長期許大家都能有所收穫、滿載而歸。(圖:縣府提供)
二零二五年為雲林縣政府「雲菁人才培育年」,首場「智慧農業大學永續農業發展人才培育講座」十七日於縣府工策會會議室登場,邀請榮獲第三十四屆全國十大神農及模範農民獎項的4位農業菁英分享成功經驗,張麗善縣長期盼透過他們的實務經歷,啟發縣府精英人才對於軟實力、創新與永續發展的深入思考。

縣長張麗善表示,雲菁人才培育計畫自啟動以來肩負重要使命,那就是透過培養具有專業知識、創新精神與社會責任感的年輕人才,為雲林縣的發展注入新動能。雲林不只是農業大縣,更是全國農業產值第一名,她上任時,縣內農業產值為七百六十九億元,截至一一二年已達九百三十六億元,成長幅度顯著,展現出農業實力的持續提升。此外,「雲林良品」品牌也逐漸打開國際市場,不僅出口新鮮蔬果,更包含各類優質加工產品,目前已在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均設有專區,展現雲林農產的國際競爭力。

張縣長表示,今年雲林縣在「十大神農獎」中獲得最多獎項,這不僅是對得獎者辛勤付出的肯定,也是雲林縣的光榮,我們與有榮焉。最近她經常受邀至各大專院校及媒體雜誌分享雲林的農業發展經驗,尤其在農業與科技結合的領域,雲林縣表現十分亮眼,她的分享屬於間接的觀察,而在座的幾位農業菁英,都是擁有第一線經驗的實務工作者,由他們來分享會更加精彩,期盼透過這場分享,讓大家都能有所收穫、滿載而歸。

農業處長魏勝德指出,首場次智慧農業大學永續農業發展人才培育講座,邀請到四位榮獲「第三十四屆十大神農及模範農民」的代表,分別是向天歌創新農業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蔡英地、瓊埔合作農場負責人蘇嘉益、太和果菜生產合作社總經理鍾宇軒及阿丹果菜生產合作社負責人李星辰等進行成功經驗分享,內容涵蓋永續農業的發展趨勢、先進技術的應用,他們以行動實踐智慧農業、生產履歷與智慧物流等先進科技及創新經營模式,不僅帶動農業升級,更展現出台灣農民的堅韌與創新。

張縣長強調,人才的培養不僅僅是技術與專業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對於創新、協作與社會責任的理解。在雲菁人才培育計畫中,我們強調的是綜合素質的發展,無論是在學術領域的探索,還是在人際溝通、團隊協作等軟實力的提升上,我們都希望能夠為大家提供全面的支持,讓每一位參與者都能夠在這個平台上實現自我成長,開創屬於自己的未來。

農業處補充,智慧農業大學永續農業發展人才培育講座,課程設計達三十二小時,包括講座及工作坊等不同面向課程開設,目的在於為精英培育人員提供一個與產業界專家達人學習與交流的機會,幫助大家掌握最新的產業趨勢、科技創新與未來職場所需的核心能力,帶領大家深入探討如何在當今競爭激烈的環境中提升自身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