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榮超微創內視鏡融合手術 成功救脊椎

▲台中榮總神經外科醫師李政穎示範並說明超微創內視鏡脊椎融合手術。(圖:台中榮總提供)
43歲張姓跆拳道女教練,去年左大腿後側不適,以為是肌肉拉傷,嘗試伸展放鬆都沒改善,直到人行道都跨不上,驚覺有異就醫確診第二度腰椎滑脫、椎弓斷裂,多達4-5家醫院均表示治療後恐與跆拳絕緣無法再回運動場,讓她很崩潰,「我還打算要運動到老!」擔憂再拖延可能不良於行,求助台中榮總神經外科李政穎醫師,進行超微創內視鏡脊椎融合手術成功,術後3個月即重返運動場。
李政穎指出,「超微創內視鏡脊椎融合手術」僅需4個1公分小傷口,透過內視鏡穿過肌肉束直達脊椎,以超高解析度鏡頭精準置入4枚骨釘和1個腰椎融合器並矯正滑脫。這種技術能大幅降低對身體不必要的損傷,與傳統手術相比,對肌肉韌帶和骨骼的破壞能減少90%,大幅維持腰椎穩定度並縮短復原時間。
李政穎解釋,腰椎滑脫是指脊椎相對於下方脊椎出現向前或向後滑動的狀況,常見原因包括先天發育異常、老年退化、創傷、長期重體力勞動及骨質疏鬆等。典型症狀為下背痛、腰背僵硬及活動受限,嚴重時可伴隨下肢疼痛、麻木或刺痛感,甚至間歇性跛行。張教練的滑脫原因可能是先天椎弓解離症或跆拳道運動傷害導致椎弓骨折,已達第二級滑脫程度,影響其正常生活與運動能力。
傳統單節脊椎融合手術為了在術中看清楚安全區域,傷口長達8-10公分,大面積損傷肌肉、筋膜及骨頭結構,術後活動能力受影響風險高,對需要高強度肌耐力的運動員來說,將威脅其運動生命;對一般患者也可能導致「不方便動就不動」的惡性循環。台中榮總內視鏡脊椎手術行之有年,平均每年約100例,患者年齡從20幾歲年輕人的椎間盤突出到80幾歲的腰椎減壓手術都有。此次將內視鏡應用於脊椎融合手術是全球內視鏡技術的最新應用趨勢。
李政穎提醒,超微創內視鏡脊椎融合手術不適用於需大幅度脊椎矯正的病人(因骨頭結構需要大幅度移除)或曾有脊椎手術(因疤痕組織會影響內視鏡操作)的患者,術中使用的骨釘及耗材目前健保沒有給付,此外,術後2個月內都需穿著背架並避免彎腰負重,患者也需留意脊椎融合手術都可能發生的鄰近節症候群風險。
李政穎強調,腰椎問題不僅限於中老年人,對常年投入高強度運動的運動員更需重視,且近年運動風氣盛行,超微創內視鏡脊椎融合手術的出現,使患者在保持正常生理功能的同時,能迅速擺脫疼痛束縛,回歸熱愛的運動。
李政穎指出,「超微創內視鏡脊椎融合手術」僅需4個1公分小傷口,透過內視鏡穿過肌肉束直達脊椎,以超高解析度鏡頭精準置入4枚骨釘和1個腰椎融合器並矯正滑脫。這種技術能大幅降低對身體不必要的損傷,與傳統手術相比,對肌肉韌帶和骨骼的破壞能減少90%,大幅維持腰椎穩定度並縮短復原時間。
李政穎解釋,腰椎滑脫是指脊椎相對於下方脊椎出現向前或向後滑動的狀況,常見原因包括先天發育異常、老年退化、創傷、長期重體力勞動及骨質疏鬆等。典型症狀為下背痛、腰背僵硬及活動受限,嚴重時可伴隨下肢疼痛、麻木或刺痛感,甚至間歇性跛行。張教練的滑脫原因可能是先天椎弓解離症或跆拳道運動傷害導致椎弓骨折,已達第二級滑脫程度,影響其正常生活與運動能力。
傳統單節脊椎融合手術為了在術中看清楚安全區域,傷口長達8-10公分,大面積損傷肌肉、筋膜及骨頭結構,術後活動能力受影響風險高,對需要高強度肌耐力的運動員來說,將威脅其運動生命;對一般患者也可能導致「不方便動就不動」的惡性循環。台中榮總內視鏡脊椎手術行之有年,平均每年約100例,患者年齡從20幾歲年輕人的椎間盤突出到80幾歲的腰椎減壓手術都有。此次將內視鏡應用於脊椎融合手術是全球內視鏡技術的最新應用趨勢。
李政穎提醒,超微創內視鏡脊椎融合手術不適用於需大幅度脊椎矯正的病人(因骨頭結構需要大幅度移除)或曾有脊椎手術(因疤痕組織會影響內視鏡操作)的患者,術中使用的骨釘及耗材目前健保沒有給付,此外,術後2個月內都需穿著背架並避免彎腰負重,患者也需留意脊椎融合手術都可能發生的鄰近節症候群風險。
李政穎強調,腰椎問題不僅限於中老年人,對常年投入高強度運動的運動員更需重視,且近年運動風氣盛行,超微創內視鏡脊椎融合手術的出現,使患者在保持正常生理功能的同時,能迅速擺脫疼痛束縛,回歸熱愛的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