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月經來肛門痛 當心子宮內膜異位搞的鬼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2025/04/09

門診中,二十多歲女性職業是銀行行員,上班時需要長期久坐,行經期時並無痛經等症狀,但是卻常感覺肛門刺痛感,以為痔瘡總在行經期發作,後來刺痛頻率與疼痛感越來越嚴重,而且行經期時有時出現水瀉,有時候會想上卻上不出,誇張的是便意頻頻,導致上班久坐非常不適,服用西藥止痛沒有緩解效果。

執業中醫師莊可鈞表示,這位女行員前來就診,因為只有在月經期才會發生,服用止痛藥沒有明顯改善,代表患者罹患子宮內膜異位可能性非常高,經過針灸療法與中藥調理兩個月之後,女行員行經期肛門很少感到刺痛感,月經來時也不需再向銀行請假休息。

莊可鈞指出,子宮內膜異位表現出症狀非常多元,除了痛經或是下腹悶脹感之外,也曾見過月經來時鼻腔就開始出血的病例,這些症狀端看內膜異位程度與位置,根據解剖位置來說,子宮前方是膀胱,後方是直腸,倘若子宮內膜異位病灶靠近直腸甚至直接壓迫直腸,這時就會感到肛門疼痛。

莊可鈞醫師進一步指出,有些患者甚至月經結束之後,肛門口還在隱隱作痛,以致誤以為痔瘡在作怪,病情嚴重者常會出現影響食慾、腹瀉、便血、排便疼痛等,這也與大腸癌症狀十分雷同,差別在於子宮內膜異位引起症狀只會在月經周期間或是經後特別明顯,但還是建議患者就醫檢查比較好,透過檢查以便排除惡性腫瘤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