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肌肉流失 恐肌少症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2025/04/03

執業中醫師周大翔表示,人體肌肉隨著年齡增長而減少,隨著年紀愈來愈大,肌肉流失愈來愈多,七十歲以後肌肉量每十年流失百分之十五,但流失程度與速度往往因人而異,也有可能是慢性病所引起。此外,老人肌肉流失可能出現肌少症,肌少症也會造成腰痠背痛。

周醫師指出,隨著年齡愈來愈大,身體組成結構也會有所改變,即使體重維持不變,由於代謝能力會隨著老化逐漸下降,脂肪比率也會因而增加,倘若體內脂肪過度堆積在肌肉組織或是腹部臟器,就會造成肌肉組織流失,而且肌肉的質量與功能也會跟著下降,最後就會演變成肌少症。

簡單來說,當肌肉流失的量大於合成的量,伴隨而來的便是肌肉質量的減少及肌肉力量的下降。

周大翔醫師進一步指出,民眾可能不知道,為什麼肌肉隨著年齡減少?在成長期即使什麼都不做,肌肉也會持續增長,到了二十多歲到達顛峰。一旦過了四十歲,肌肉就會開始慢慢減少,超過六十歲的話,減少幅度更大。其中原因是上了年紀,肌肉合成反應會降低的緣故。

若沒有隨著年紀增長攝取更多蛋白質,將無法維持肌肉合成平衡。女性的話,由於四十至五十多歲時,抑制肌肉分解荷爾蒙分泌量減少,因此,這階段婦女肌肉更容易減少。

周大翔醫師強調,當肌肉無力時,人體荷重感受器和體位覺機能都會改變,加上脊椎結構變化,身體重量分佈不平均,使軀幹兩側荷重不平均,年輕人的體位覺正常,所以能夠修正回來;但老年人的體位覺變差,無法及時改善姿勢,結果會加重身體重量的不平均分佈,使身體偏向一側,加重該側的肌肉疲勞,繼續發展之下,會逐漸出現腰痠背痛,甚至導致發生脊椎側彎。

許多老年人脊椎出現日漸嚴重脊椎側彎,導致兩側肌肉受力不平均,使肌肉無力程度加重,且對脊椎神經造成牽扯,結果引起疼痛等症狀,反過來會抑制肌肉活動力,如此一來就會形成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