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長侯友宜率團參訪臺東 深化交流

臺東縣近年來推動熱氣球嘉年華、部落旅遊、臺東慢旅行等在地特色的旅遊產業,成功打響城市品牌形象,四月一日新北市長侯友宜率領市府團隊前來臺東進行參訪交流,並由臺東縣長饒慶鈴陪同參訪臺東表演藝術創生基地、茶產業及地熱園區等。
縣長饒慶鈴表對於臺東這幾年努力推動專屬於在地的「慢經濟」發展模式,充分運用山海地景特色,成功讓臺東走出困境,期盼雙方就文化、地方特色產業、綠能發電及觀光發展等議題進行交流,共同探討新北與臺東攜手發展的可能性,期盼藉此拓展未來深化合作的機會,達成加乘效果。
侯友宜與新北市府團隊首站參訪了臺東表演藝術創生基地「就藝會」(見圖),饒慶鈴縣長及縣府團隊以阿美族傳統儀式,來歡迎侯市長加入大馬蘭部落家族,並致贈情人袋及花環。
饒縣長表示,舊議會為著名建築師呂阿玉先生設計,一○三年登錄為歷史建築,縣府近年透過調查研究與修復計畫,於一一二年完成修繕,打造具有臺東特色的藝文空間,展現對於文化資產保存與活化的重視。未來希望與新北市政府共同策劃文化活動、加強藝術家的交流與作品展覽,讓兩地的表演藝術團隊擁有更多發展機會,歡迎新北藝術家到此駐村創作。
隨後,參訪團一行前往鹿野新元昌紅茶產業文化館,實地了解茶葉的製作過程與創新研發的產品。饒慶鈴說出,臺東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加上農民的努力,縣府近年以「臺東紅烏龍」品牌積極對外行銷、開拓國內外市場,透過公私協力提升品牌價值,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新北代表團也帶來文山包種茶、東方美人茶、石門鐵觀音等新北好茶,與臺東紅烏龍茶進行產業交流,期待未來兩地能在茶產業上有更多合作機會,共同推廣行銷。
接著,轉往紅葉谷綠能溫泉園區參訪,了解臺東如何運用地熱資源結合溫泉觀光,創造低碳旅遊的永續環境。園區從地熱的多元應用、水資源的循環,到運用在地食材製作餐點,以及在地人才的專業培訓,朝全方位的面向永續經營。
侯市長表示,人家說「臺東土地很黏」果然是真的,一進到臺東就感受到,雖然臺東與新北的自然環境不同,但在綠能應用與永續發展理念上有許多共通點,臺東有許多值得新北學習的地方,期待未來雙方能在農業、原住民族或南島文化推動等相關議題上深化交流,促進地方發展,新北也願意協助臺東推廣銷售釋迦、紅烏龍等優質農特產品。
饒縣長提到,慢是臺東獨有的步調,臺東縣重要的發展方針是「慢經濟」,這次侯市長率領新北市團隊來訪,也希望藉由這次交流,讓步調快的都市公務夥伴,體驗兼顧行政效率及永續發展的施政理念。臺東與新北各具特色,未來將持續深化雙方在文化、觀光、綠能及產業發展的合作,透過跨縣市的資源共享與協同創新,進一步推動產業繁榮與永續發展。
縣長饒慶鈴表對於臺東這幾年努力推動專屬於在地的「慢經濟」發展模式,充分運用山海地景特色,成功讓臺東走出困境,期盼雙方就文化、地方特色產業、綠能發電及觀光發展等議題進行交流,共同探討新北與臺東攜手發展的可能性,期盼藉此拓展未來深化合作的機會,達成加乘效果。
侯友宜與新北市府團隊首站參訪了臺東表演藝術創生基地「就藝會」(見圖),饒慶鈴縣長及縣府團隊以阿美族傳統儀式,來歡迎侯市長加入大馬蘭部落家族,並致贈情人袋及花環。
饒縣長表示,舊議會為著名建築師呂阿玉先生設計,一○三年登錄為歷史建築,縣府近年透過調查研究與修復計畫,於一一二年完成修繕,打造具有臺東特色的藝文空間,展現對於文化資產保存與活化的重視。未來希望與新北市政府共同策劃文化活動、加強藝術家的交流與作品展覽,讓兩地的表演藝術團隊擁有更多發展機會,歡迎新北藝術家到此駐村創作。
隨後,參訪團一行前往鹿野新元昌紅茶產業文化館,實地了解茶葉的製作過程與創新研發的產品。饒慶鈴說出,臺東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加上農民的努力,縣府近年以「臺東紅烏龍」品牌積極對外行銷、開拓國內外市場,透過公私協力提升品牌價值,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新北代表團也帶來文山包種茶、東方美人茶、石門鐵觀音等新北好茶,與臺東紅烏龍茶進行產業交流,期待未來兩地能在茶產業上有更多合作機會,共同推廣行銷。
接著,轉往紅葉谷綠能溫泉園區參訪,了解臺東如何運用地熱資源結合溫泉觀光,創造低碳旅遊的永續環境。園區從地熱的多元應用、水資源的循環,到運用在地食材製作餐點,以及在地人才的專業培訓,朝全方位的面向永續經營。
侯市長表示,人家說「臺東土地很黏」果然是真的,一進到臺東就感受到,雖然臺東與新北的自然環境不同,但在綠能應用與永續發展理念上有許多共通點,臺東有許多值得新北學習的地方,期待未來雙方能在農業、原住民族或南島文化推動等相關議題上深化交流,促進地方發展,新北也願意協助臺東推廣銷售釋迦、紅烏龍等優質農特產品。
饒縣長提到,慢是臺東獨有的步調,臺東縣重要的發展方針是「慢經濟」,這次侯市長率領新北市團隊來訪,也希望藉由這次交流,讓步調快的都市公務夥伴,體驗兼顧行政效率及永續發展的施政理念。臺東與新北各具特色,未來將持續深化雙方在文化、觀光、綠能及產業發展的合作,透過跨縣市的資源共享與協同創新,進一步推動產業繁榮與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