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夜间频用手机 干扰睡眠
【记者锺佩芳/台北报导】 2025/04/01

儿童节即将到来,刚好是四天的连续假期,开心迎接假期陪伴孩子之馀,若发现他们在该睡觉的时间仍频繁使用手机,须留意其睡眠品质和心理健康是否出现不良影响。根据二○二四年八月发表於《青少年(Adolescents)》期刊的研究指出,夜间使用手机不仅剥夺了孩子的睡眠时间,也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尤其是曾遭受网路霸凌的孩子。

该研究由南澳大学研究中心所进行,研究者以五万三七三四名年龄介於七至十九岁的学生为对象,了解他们的睡眠与』夜间』(应该在睡觉的时间)使用手机的习惯,以及遭受网路霸凌的经验和压力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显示,约三十四%的小学生及超过六十%的青少年,在晚上该睡觉的时间使用手机;夜间使用手机的频率和每晚睡眠时间少於八小时的情况在青春期早期达到尖峰,且在年轻女孩中更为明显。研究也发现,遭受网路霸凌的参与者,近七十五%承认整晚都会查看手机,而未遭受网路霸凌的参与者只有不到一半表示晚上有使用手机。

吴佑佑表示,许多研究已证实,过度使用网路和三C产品与睡眠影响密切相关。当孩子夜里醒过来看手机,受到强光和蓝光刺激可能导致失眠,或干扰他们的睡眠周期,进而对睡眠和生活造成影响。吴佑佑进一步说明,半夜使用手机或高度依赖手机的孩子,暴露在网路霸凌情境的风险较高。通常我们在网路发布讯息後,会查看是否有人看到,别人怎麽回应,以及如何回覆他人的回应。越频繁使用,越容易依赖网路,若选择公开发表内容,未限定观看对象,後续失控的言论与网路霸凌事件发生的风险将提升。她提醒,连大人都不见得能够控制自己不去使用手机,更何况是孩子,建议家长教导孩子如何有效运用三C产品,更智慧地应用这些工具,避免不当使用影响生活和心理健康。

董氏基金会心理卫生中心主任叶雅馨说明,使用手机透过社群互动、纪录生活已是常态,当看到有些回应和想像的不同时,自然会担心、想回覆,而「思考」本身很难关机,所以容易干扰睡眠,建议父母可透过以下三点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手机使用习惯。一、说明而有共识∶跟孩子说明不睡觉玩手机的缺点,像是会吸引晚睡的人线上聊天、玩游戏,常因此不好意思提早休息,可教孩子练习拒绝,或告知对方要先下线。二、增强给予奖励∶父母以孩子喜欢的事物作为奖励,当孩子在约定的时间休息就能够获得,时间拉长就会变成一种习惯。三、从小目标开始∶用手机对孩子来说可能是种纾压,避免让孩子产生剥夺感与抗拒感,可利用渐进式的目标设定,帮助他们克服觉得很难的心理障碍,例如从睡觉时间提早十分钟开始,逐步接近最终目标,较容易与孩子取得共识。上述研究也发现曾遭受网路霸凌的孩子,晚上察看手机的比例高达四分之三,叶雅馨提醒,当孩子表现与过往明显不同,且出现不语、愁苦、时不时盯看手机,焦躁不安、失眠,担心手机被拿走、明明有什麽事却声称没事等迹象,孩子可能正遭受网路霸凌,父母应主动给予支持协助,包含保留证据、封锁霸凌者、寻求法律协助等,保护孩子避免遭受伤害。

网路霸凌对身心健康影响甚钜,董氏基金会心理卫生中心举办「社群互动』心』防线」停止网路霸凌短影音募集活动,欢迎一起拍摄短影音串起心防线投稿,保护自己和他人避免身心危害,还有机会获得高额奖金,青少年组首奖现金三万元、一般组首奖现金五万元,活动只到四月二十七日,快来参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