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星、馬、美及香港學員齊聚臺北 學習中國撥筋技術(上)
【記者王輝丹/臺北報導】 2025/02/23

▲學員許楓櫻(馬來西亞東馬砂勞越民都魯)、陳思喬(香港地區)、ANNY(美國)、吳麗玲(新加坡)、謝彩英(臺中)、蔡詠如(澳洲)、蕭榕(宜蘭)、華僑馮麗娟(馬來西亞)。
近日,來自澳洲、新加坡、馬來西亞、美國以及香港地區的五位學員,與臺中、宜蘭等地的學員相聚臺北,共同參加為期10天的中國撥筋專業課程。

授課老師蕭采縈,為現任社團法人臺北市美容健康交流協會理事長。二十餘年來,她始終致力於推廣中國經絡撥經術。憑藉其精湛的技藝和專業的教學,吸引了眾多海外學員慕名而來。此次課程安排合理,內容充實。其中包含8天的理論與實務訓練,以及2天的實務班。通過這樣的設置,為學員提供全面且完整的技術學習與應用指導。

來自馬來西亞東馬砂勞越民都魯的許楓櫻(1979年)表示,她於2019年參加蕭老師的專業美容課程(臉部),後因顧客需求而擴展至身體調理,因此持續尋求更專業的知識,並與老師保持聯繫。為提昇技能,她選擇來臺灣學習與中醫有關的撥筋技術。她認為,無論是臉部還是身體調理,撥筋技術都能帶來顯著改善,並計畫在馬來西亞開設工作室,深信撥筋技術在當地市場擁有廣闊發展潛力。

來自香港地區的陳思喬(1971年),目前於當地醫院任職。因個人經歷減肥導致眼袋問題,她透過朋友介紹接觸撥筋技術,並持續練習近10年,期間於教會開設5個撥筋班,每班約50人。她曾在香港及臺灣學習撥筋課程,雖將撥筋視為副業,但在面對客戶問題時偶感不確定與困惑。

她選擇來臺北學習,以提升自身技術並更好地處理客戶需求。她認為,課程設計完善,老師經驗豐富,能夠幫助她深入理解撥筋原理。由於課程時間較長,她特意向公司請假,甚至願意自扣薪資,只為專心學習。談及撥筋技術在香港的發展,陳思橋認為當地醫療以西醫為主,對撥筋技術的認知尚不足。然而,她深信撥筋能夠調理身體、改善痛症並維持健康狀態,因此計畫學成後製作教育視頻,以提昇公眾對撥筋的認識。

未來,她希望在香港推廣撥筋課程,並透過視頻解說減少重複教學的困擾。同時,她將繼續將撥筋作為副業,與夥伴相互調理身體,並致力提高撥筋技術知名度。

蕭采縈表示,在疫情爆發前,她每年都會前往馬來西亞和新加坡舉辦兩次推廣活動。近年來,撥筋技術受到了廣泛關注,因此許多學員慕名而來。此次,來自五個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學員不遠千里來到臺北,學習經絡撥筋健康養生美容技法。希望學員們在完成學業後,能夠繼續精進,通過學習這門技術來幫助他人並提升自我。

《澳洲、新加坡、馬來西亞、美國及香港地區學員齊聚臺北,專注學習中國撥筋技術(下)》篇中將介紹學員新加坡會計師吳麗玲、澳洲蔡詠如、美國ANNY、馬來西亞華僑馮麗娟、臺中謝彩英(進修)學習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