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製品易生黴菌 乾燥陰涼保存 防黃麴毒素
【記者鍾佩芳/台北報導】 2025/02/17

花生製品因其特殊香氣,具高營養價值,深受消費者的喜愛。然因臺灣氣候高溫潮溼,若未妥善保存,花生易孳生黴菌,進而可能產生真菌毒素污染。

根據研究,花生製品中最主要的真菌毒素污染物質為黃麴毒素或赭麴毒素A,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已將黃麴毒素B1列為一級致癌物,無耐受量,且無法藉由加工製程去除;赭麴毒素A會影響腎臟功能,可能引發急性腎衰竭以及腎小管壞死等病變。

為協助業者加強花生製品管理,食品藥物管理署已發布「花生及其製品製造業者符合食品良好衛生規範準則之指引」供業者依循,凡是製作花生原料(帶殼花生、脫殼之帶膜花生仁、脫膜花生仁/片)或花生製品(如調味花生、花生糖、花生醬、花生粉、花生碎粒等),都可以參考此指引,其管理要點包括:一、加強原料驗收:乾燥莢果水分含量宜控制在十至十二%;花生仁/片水分含量建議控制在八%以下;並以低溫方式貯運。二、管控貯藏條件:以低溫、乾燥方式貯存為宜,相對溼度宜保持在五十五至六十五%之間。三、成品檢測:應確認符合相關衛生標準及品保條件後,始得出貨,必要時可藉由金屬檢測作為金屬異物偵測之措施。

民眾購買花生及其製品時,除選擇信譽良好的商家之外,更要特別注意包裝的完整性,購買回家後,應置於密封罐、袋內免於受潮,同時開封後應儘早食用完畢,或存放於冰箱維持低溫,以降低黴菌生長。

隨著全球食品安全意識的提升,食品業者須持續精進管理機制,落實製程管制,透過乾燥設備,克服臺灣多雨潮溼氣候,掌控花生原料的水分含量,須由產業整體供應鏈全面上下配合,以促進花生產業整體向上提升,保障消費者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