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童密切接觸 極易促成病毒快速擴散 專家:幼園周休三日 有助健康
幼兒的健康從監測室內空氣品質做起,研究發現,幼兒園教室內二氧化碳濃度於週間逐日累積,午後達到高峰,平均濃度普遍超過八五○ppm;在封閉空間內,空氣不流通將加劇病毒傳播,特別是在幼兒園等高密度場域,建議運用物聯網技術動態監測室內二氧化碳濃度,並根據即時數據適時調整室內人數與停留時間,以有效降低感染風險。專家也提到,周休三日可能對健康有幫助,對空氣傳播來說是件好事。
幼兒與年長者是流感的高風險族群之一,隨著疫情升溫,病毒傳播速度加快,他們的感染風險也隨之提高。尤其是在幼兒園內,幼童因長時間密切接觸,極易促成病毒快速擴散,進而將病原帶回家中,對年長者的健康構成更大威脅。
臺大公衛學院環境與職業健康科學研究所研究團隊與臺大醫院環境及職業醫學部,於二○二四年十一月發表研究,成功將幼兒園空氣品質監測數據應用於COVID-19感染風險評估,並刊登於國際知名期刊《Indoor Air》。該研究運用物聯網技術連續監測室內二氧化碳濃度。透過Wells―Riley模型,量化空氣中病毒傳播風險。
本次研究團隊針對臺北市一間幼兒園,於二○二一年八月至十一月進行三個月的室內空氣品質監測,以二氧化碳濃度作為通風條件的指標。研究發現:幼兒園教室內二氧化碳濃度於週間逐日累積,午後達到高峰,晚上下降,但由於放學後通風系統關閉,二氧化碳濃度並沒有回到基線水平,平均濃度普遍超過八五○ppm。同時,結合Wells―Riley數學模型評估,上課期間室內R0值範圍為3.01至3.12,顯示感染風險顯著。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環境及職業醫學部主治醫師陳宗延建議運用物聯網技術動態監測室內二氧化碳濃度,並根據即時數據適時調整室內人數與停留時間,以有效降低感染風險。
幼兒與年長者是流感的高風險族群之一,隨著疫情升溫,病毒傳播速度加快,他們的感染風險也隨之提高。尤其是在幼兒園內,幼童因長時間密切接觸,極易促成病毒快速擴散,進而將病原帶回家中,對年長者的健康構成更大威脅。
臺大公衛學院環境與職業健康科學研究所研究團隊與臺大醫院環境及職業醫學部,於二○二四年十一月發表研究,成功將幼兒園空氣品質監測數據應用於COVID-19感染風險評估,並刊登於國際知名期刊《Indoor Air》。該研究運用物聯網技術連續監測室內二氧化碳濃度。透過Wells―Riley模型,量化空氣中病毒傳播風險。
本次研究團隊針對臺北市一間幼兒園,於二○二一年八月至十一月進行三個月的室內空氣品質監測,以二氧化碳濃度作為通風條件的指標。研究發現:幼兒園教室內二氧化碳濃度於週間逐日累積,午後達到高峰,晚上下降,但由於放學後通風系統關閉,二氧化碳濃度並沒有回到基線水平,平均濃度普遍超過八五○ppm。同時,結合Wells―Riley數學模型評估,上課期間室內R0值範圍為3.01至3.12,顯示感染風險顯著。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環境及職業醫學部主治醫師陳宗延建議運用物聯網技術動態監測室內二氧化碳濃度,並根據即時數據適時調整室內人數與停留時間,以有效降低感染風險。